Offline EventArts

村日小戲節-通信進行式

1,892
45
2025.04.18 (Fri) 11:00 - 05.04 (Sun) 18:00 (GMT+8)Add To Calendar
嘉禾新村官網
隨著春天尾聲悄悄地走入夏天,嘉禾新村即將迎來第一場「村日小戲節」! 小小的村子裡即將出沒時空旅人,帶領大家跨越時空走入嘉禾的過去;防空洞的小丑一家邀請你一起慶祝新居落成;將軍巷四座神秘的箱子裝了什麼故事?等著你走進一窺究竟。 小院牆跟著書本開啟了一道神祕的門,邀請小朋友跟著豆豆先生來場帕婆仔山一日冒險,再到戶外劇場舞台跟著古式北木一起動動手腳唱唱歌。

Offline Event

After registration, simply show your ticket from the ACCUPASS App for quick entry.

Entry rules are primarily set by the event organizer.

How to Collect Tickets?
Event Introduction

【通信進行式】

在民國政府撤退來臺接管嘉禾新村土地後,嘉禾曾是聯勤通信修理廠所在地,四周房舍成為修理廠員眷宿舍,成為住家。其後隨著聯勤改制、通信修理廠房搬離,其他單位如交通處、宜蘭通信學校、國防醫學院等員眷也在不同時間移入,逐漸形成眷村,也因公地自建型式,有許多由居民自行依生活需求擴建的房舍,讓嘉禾新村的空間紋理,呈現不規則、多元拼接組合的視覺樣貌,蜿蜒的巷弄承載起嘉禾村民們的獨特日常。

現今轉型成眷村文化園區的嘉禾新村,保留了不同時期的建築。希望藉由建立嘉禾新村的品牌活動-「村日小戲節」,讓更多民眾認識專屬於嘉禾的眷村故事。

首屆舉辦之村日小戲節以「通信」為靈感,延伸出連接與傳遞的概念,透過不同形式偶劇、遊走式與即興的戲劇演出,連接起嘉禾特有的空間,帶領民眾穿梭其中,也在觀演的互動中,傳遞有如眷村過往的熱鬧日常氛圍,形成嘉禾場域文化的「進行式」。

  【活動報名總覽】  

4/19 (六)

14:30-17:00
排練室

工作坊

喜劇工作坊《漫才入門寫作課》

4/20 (日)

14:30-17:00
日式聚場

工作坊

《手套偶工作坊》

4/26 (六)

15:00-16:30
日式聚場

講座   

空間與作品的對話 — 超親密小戲節經驗分享

4/27 (日)

13:30-14:10
遊走式/開始地點-日式聚場

演出   

姊弟製作 —《逆流的河水》

5/4 (日)

14:30-17:00
日式聚場

講座   

當藝術來到你家門前 — 在地藝文經營團隊實務經驗分享

-->更多演出、市集資訊


○ 工作坊 ○

   ▌喜劇工作坊《漫才入門寫作課》04/19(六)14:30-17:00   

將會介紹從日本漫才文化到台灣漫才文化、笑點的差異以及如何創作段子。最後再到練習漫才段子的寫作、課堂中演繹自己寫的段子。讓大家可以從如何欣賞漫才演出,轉換為體驗創作漫才,從生活日常中,找出能戳中觀眾以及自己的笑點。

流程說明

14:30-15:00 台灣與日本的漫才文化介紹
15:00-15:30 文本創作方法講解
15:30-16:30 漫才文本寫作、排練
16:30-17:00 文本分享&現場呈現

現場會視學員實作狀況隨時調整流程

● 免費上課
● 適合年齡:18歲以上

● 地點:嘉禾新村 排練室

🔺服裝不拘,自在即可
🔺課程含寫作實作,建議攜帶智慧型手機、平板、筆電等便利寫作工具
🔺課程場地禁止飲食、須脫鞋入場

講師介紹|

       

福狸男孩

成立於2024年,成員分別是哈姆、劉向。
兩人的地位堪稱「漫才界的中古車」,兩人其實闖蕩搞笑圈十年了,由搭檔換了4次的劉向以及搭檔換了8次的哈姆組成的全新組合。就算兩人都是中古車,也絕對是漫才界的AE86!哈姆除了漫才音樂喜劇也備受關注,以一首《去麥當勞》大獲好評。洗腦神曲的製造機很稀有,台灣僅此哈姆一台。
劉向穿著短褲,橫跨喜劇圈、劇場圈的男人。兩邊都沒賺到錢。


 

   ▌《手套偶工作坊》04/20(日)14:30-17:00   

襪子也能變成偶?
本工作坊將帶領親子一同製作手套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的襪子、鈕扣、毛線等材料,縫縫補補、黏黏貼貼,設計出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手套偶!

流程說明

14:30-15:10 手套偶示範+製作說明
15:10-16:40 學員製作
16:40-17:00 手套偶操作教學

現場會視學員製作狀況隨時調整流程

●免費上課
●親子2人一組,1位大人+1位小孩, (18組名額)
●年齡建議5~12歲
●地點:嘉禾新村 日式聚場

🔺課堂中皆會準備製作材料,一組一份。
🔺鼓勵參加學員攜帶自己不要的襪子、想用來裝飾的二手緞帶/鈕扣等,製作有自己特色的手套偶!
🔺需脫鞋入場,建議穿著襪子
🔺日式聚場為歷史建築,場地內不開放飲食,敬請見諒!

     

講師介紹|

陳韻如

屏東客家人、表演藝術工作者、劇場/影視演員。期能將生活中的美和感動帶入作品,並在表演領域中不斷探索自我。曾任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團員,擔任操偶師、製偶助理及偶戲課程講師,累積現代偶戲經驗已有8年。個人創作:街頭迷你偶戲《盒盒盒》。近期舞台作品: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自私的巨人》、慢島劇團《妮妮的小秘密》。2024年客家電視台幼兒節目《學學嘴學學鼻》影視作品榮獲第59屆金鐘獎兒童少年主持人獎。

 


○ 演出 ○

   ▌姊弟製作 —《逆流的河水》04/27(日)13:30-14:10   

  • 遊走式演出
  • 開始地點 : 日式聚場

「時間!現在是什麼時間了? 現在是我們一起進入奇幻時間的時候了。」

時空旅人又來了!這次我們會在這條長長時光河的哪一端相遇呢?你準備好跟我們,打開一段新的五感小旅行了嗎?就讓我們再次跟隨時空旅人,走進一段隱藏在公館「嘉禾新村」內的時光故事吧!在這個鄰近新店溪畔,混合日治時期建築與眷村歷史的聚落,時光的裂縫在這裡打開。河水從過往倒流到現在,呼喚著我們一同前進一段遊走式故事體驗。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將會一起觸摸那些刻銘在綠高樹、紅磚牆間的眷村生活,細味飄散在空間中的人間煙火,聽見來自爺爺和孫女兩代人,橫跨戰爭、家鄉和對時間的願望與思念。願我們都能乘著《逆流的河水》找到回家和離開的勇氣!

來吧,旅人們!我們終於又要見面了,在這長長的時間河裡,我們即將要相遇了。

🔺演出結束將有創作分享活動(約1小時)

姊弟製作介紹|

    

「姊弟製作」成立於2023年,由一對親姊弟曾歆雁與曾智偉發起。他們從小時候在家裡玩扮家家酒的直覺扮演出發,一路成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裡的學姊弟,分別主修表演及導演,畢業後各自擅長與關注不同議題,曾參與無數製作也與多元藝術家共同創作。至今兩人的合作仍保留兒時「變把戲 」的遊玩精神,並逐步發展出「時空旅人」的展演模式,聚合專業表演者於各縣市之藝文空間、歷史建築、地方聚落進行創作,形式結合觀光散策、城市觀察及表演藝術獨有的故事文本、五感互動,發掘空間的故事,提供全年齡層的多元展演與體驗。

創團以來,團隊作品橫跨公共藝術、地景移動式劇場、小劇場展演、美術館、藝廊展演等不同性質和複合式內容。近年重要作品包括:2023年毓繡美術館《夜的美術館:裂縫裡的光》、2023至2024年臺東藝穗節《裂縫裡的光》18小時沉浸式旅行體驗、2024年台北同心扶輪社《二十一》愛滋多元參與劇場、相信世代發展協會《芒果共域藝術計畫—時空旅人》社區遊走式展演及桃園米倉劇場《熟成的時間》桃園老城遊走式劇場。

🔺 注意事項:本次演出全程將進行攝影及錄影,相關影像將用於姊弟製作日後之節目宣傳及製作用途。凡報名成功者,即視為同意授權拍攝及使用。如您不同意被拍攝,請於報到時主動告知現場工作人員。


 

○ 講座 ○

地點 : 日式聚場

   ▌空間與作品的對話 —超親密小戲節經驗分享 04/26(六)15:00-16:30   

自飛人集社2010年開辦「超親密小戲節」,儘管2022年畫下休止符,但「小戲節」儼然成為約定俗成的一種展演想像:少少的表演者,在小小的日常空間裡,匯聚大大的靈感創意,拉近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在微距空間中,共享獨特的看戲時光,這場講座邀請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來分享「超親密小戲節」的策展經驗,以及對於「非典型展演空間」創作的想像。

 

照片提供:飛人集社劇團

 

   ▌當藝術來到你家門前 —在地藝文經營團隊實務經驗分享 05/04(日)14:30-17:00   

藝文活動要如何進入地方居民生活?

本場講座邀請桃園「桃托邦藝文聯盟」與花蓮「山東野表演坊」前來對談。從在地深耕的藝文團隊角度,分享他們在地方上做了哪些藝文展演與活動,如何挖掘在地議題融入自身藝文觀點? 又如何改變他們所在的土地?

講師介紹|

桃托邦藝文聯盟

一群在桃園耕耘藝術文化,和關注在地發展議題許久的青年所組成,以桃園大廟一帶老城區為根基,團隊成員包含劇場、建築、設計、藝術策畫等專業背景的夥伴,經由一同在桃園努力與實踐的過程,慢慢認識彼此,並在2020年立案,期許桃園成為一個包容、新舊共存,並與歷史、文化、藝術有更多連結的城市!

林岳德

現任桃托邦藝文聯盟理事長。因服務桃園RCA工傷事件而來到桃園,開始由桃園勞工故事進而認識桃園的在地故事,並深入桃園在地議題。 2020年與在地的伙伴組成桃托邦藝文聯盟,希望透過協會的力量,捲動更多的人一同思考關於自己和這片土地的關係。希望透過藝術與創作帶大家了解在地的故事,進而思考在快速發展的城市中,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成立於 1999 年,是花蓮首個立案劇團。多年來山東野表演坊致力培育東台灣的劇場人才,時至今日,山東野表演坊已發展成花蓮在地的專業劇團。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讓表演融入花蓮的各式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尉楷

U字號花蓮人,喜歡山、喜歡狗,喜歡劇場。2006年加入山東野表演坊,畢業於南大戲劇系 ,2017年起接任團長。創作常以地方文史、故事及社會議題,結合非特定場域空間為主,積極培養在地藝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