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面對重大事件,如921、SARS、中共軍機繞台與烏俄戰爭等,都使民眾危機意識逐漸增強。公民社會開始關心:「如果台灣發生危機,我們該怎麼辦?」。
為了因應可能的危機,許多民間團體因此積極投入民防意識推廣,希望透過地域性與靈活度扎根地方、進行防護與保護訓練,強化台灣面對災害的韌性,並逐漸建構出共同體意識。
事實上,這種「由下而上」的民防推動在現代國家實屬罕見,反映出台灣的特殊性。其中,女性參與佔比過半,顯示了女性必須在民間民防團體才有機會接觸到深度的民防知識,而現行體制對女性深度參與的機會不足。
究竟,台灣的民間團體是如何參與全民國防?
又要如何緩解民眾對戰爭災害的焦慮與不安?
女性在全民國防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本次週三青年日,邀請民防團體、本土媒體與學者,針對台灣民防韌性進行深度分享,共同來探討「當危機來了,如何建立台灣國家韌性?」
|活動資訊|
時間:2024/9/18(三)19:00-20:30
地點:Sense Forest 思享森林咖啡共享空間(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45號2樓之1)
來賓:
譚偉恩(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教授)
單信瑜(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副教授)
洪國鈞(沃草 營運長)
董思齊(台灣公共策益 召集人)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 助理教授)
司徒嘉恒(台灣民團協會 理事長)
黃品瑜(建業法律事務所 律師)
柳育漢(台灣應急整合服務有限公司營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