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UPASS報名已額滿,可至臉書直播參與本次活動:
建議進入活動(https://fb.me/e/JrVsD5hm),點選「參加」以提醒自己準時參與活動,
當日亦會開放臉書直播進入Google Meet會議,直接與講師互動。
※活動內容
1. 憂鬱的大腦怎麼了?
當你/你身邊的人,陷入憂鬱時,就像是一個無限的漩渦,當憂鬱情緒來臨時,可能會開始陷入很多的負面想法、沒有信心,心情也常常低落、對生活沒有興趣或動力。
事實上,憂鬱不只是心情與想法的改變,我們的大腦也陷入憂鬱的「負向大腦運作」,這一次我們一起來看看憂鬱的大腦是甚麼樣的面貌。
2. 用神經回饋改善憂鬱的優點
最常見的情境是:「因為憂鬱發作,開始失眠、情緒低落,也可能沒辦法穩定的去工作,每天需要很用力的讓自己”撐下去”,吃了安眠藥、抗憂鬱藥可能有好一點,但心裡也出現了很多擔心,難道…這輩子都要靠著藥物控制情緒嗎?」
這時候,我們可以增加一個新的選擇:神經回饋治療,透過非藥物、非侵入性的腦波訓練,重新找回大腦的平衡,用大腦控制正向、負向情緒,自己找回情緒的穩定。
3. 神經回饋與抗鬱好行為的完美搭配
大腦改變從生活的小習慣開始,進行腦波訓練的過程,也要把抗鬱的好感覺帶回家,跟您分享幾招抗鬱好行為的建議,好心情從今天開始。
※講師介紹
林宜美 教授/博士級臨床心理師
-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體重管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臨床心理師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長
-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生理與神經回饋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 臨床心理學刊主編
-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編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