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新竹‧城市美術館》
新竹市是全台灣古蹟及歷史建築密度最高的城市,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素有「北地文學之冠」與「北台書畫巢窟」的雅稱,在人文藝術方面的內涵更是豐沛無比。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的「當代新竹」,隨著不斷前進的城市建設,除展現新穎的科技外,也發展人文藝術景致,不論是新竹市美術館群、地方文化館、大學藝術空間或是私人美術館及畫廊,多元化藝文空間的蓬勃發展與城市內的建築景觀相互輝映,逐漸建立出具厚實在地文化特色的生活圈。
近年新竹市以城市歷史文化建設為基礎建構觀光步行街道,並將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鐵道藝術村及梅苑、竹軒串聯起來,推動城市美學特色與景觀,從人、物的連結,到虛、實的整合,一點一滴透過多樣活動累積,成為一個藝術的「步行城市」。這次論壇是以新竹市民的藝術體驗調查結果為前導基礎,藉由藝術領域的專家講座與對談,探討各藝術場館自身、以及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將勾勒出新竹以「城市美術館」為發展目標的種種可能,並作為長期規劃的藍圖。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
執行單位|沃沃美學、社團法人美感跨域協會
媒體協力|典藏ARTouch.com、非池中藝術網
論壇議程與簡介
時間 | 主題與內容 |
9:00-9:30 | 報到、領取資料 (場次A入席) |
9:30-10:00 | 開場及來賓致詞 |
10:00-11:30 | 場次A:21世紀美術館的創新思維 美術館發展脈絡從王宮貴族珍奇室、藝術殿堂,到20世紀現代主義「白盒子」概念後,成為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重要場域。21世紀新型態美術館的發展實際上已超越場域本身,且其與城市的界線逐漸模糊,美術館在思索與「人」連結之道的基礎上,將觀眾放入經營思維脈絡,持續實踐理想、同時創造新的價值,亦在過程中不斷積累並發散。本次邀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對於美術館做為城市創新的場域及創新價值之面向進行案例分享。 講者|林曼麗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
11:30-12:00 | Q & A 主持人|張馨之 (新竹市美術館營運升級計畫主持人) |
12:00-13:30 | 午休時間 (場次B入席) |
13:30-15:00 | 場次B:美術館發聲:從管理到城市行銷 近年來全球許多城市皆透過美術館、博物館的硬體如建築、軟體如展覽內涵的策劃與建構,強化或是塑造一個城市的性格。美術館及博物館作為城市文明發展的重要基地,亦是外界看待城市的文化地標,其發展走向與城市密不可分,本次透過三位學者的對談,探討美術館及博物館和城市之間的關係,以及其如何相輔相成、樹立城市形象。 講者| |
15:00-15:20 | 綜合議題討論 主持人|張馨之 |
15:20-15:30 | 中場休息 (場次C入席) |
15:30-17:10 | 場次C:城市下一步,未來美術館 當代新型態美術館隨著城市的脈動形變,引領參與者重新思考藝術、城市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本場次邀請跨美術館實務經驗及學術領域的講者,透過國際交流、城市創新與在地共創等不同觀點對話,思索建構以城市為藍圖的美術館未來發展樣態。 講者| |
17:10-17:30 | 綜合議題討論 主持人|張馨之 |
17:30- | 散會 |
注意事項
1. 完成報名後,系統將自動寄送報名明細與票券資訊至您的E-Mail信箱;活動當日需憑電子票券驗證報到入場,一人一條碼,每條條碼僅能掃描一次。複製轉寄無效。
2. 活動將為預約報名者保留現場座位,依報到順序入席,建議提早到場;座位僅保留至活動開始前5分鐘,後續空餘座位將開放給現場民眾入席。
3. 為維持良好的活動品質與維護現場聽講權益,活動進行中,請協助將手機、電子器材調整為靜音或震動。
4. 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活動時間、地點、議程、講者之權利;若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主辦單位將保留舉辦與否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