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line EventArts

circle 兩週年講座,From do 2 talk

4,134
0
2016.07.09 (Sat) 14:00 - 07.30 (Sat) 00:00 (GMT+8)Add To Calendar
知識是嚴謹而規律的;生活是隨意並且驚喜的,專業知識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創意才會發生。Circle 微誌邀請到四位講師,分別來自社會設計、品牌設計、字體設計和數位平台四個截然不同卻又息息相關的領域,以微講座的方式,讓大眾能更深一層的認識設計。

Offline Event

After registration, simply show your ticket from the ACCUPASS App for quick entry.

Entry rules are primarily set by the event organizer.

How to Collect Tickets?
Event Introduction

circle 兩週年講座,From do 2 talk

<circle> 微誌與網站上報導過各類平面設計的應用——從文字編排、識別、包裝、雜誌刊物,到數位動態與互動設計⋯⋯等,為慶祝兩週年,我們特別精選了讀者最熱愛的四個截然不同、卻又息息相關的領域:品牌設計、環境空間、編輯設計以及數位平台設計,並邀請四位設計師從隱身幕後到台前分享——到底這些專業有什麼巧妙之處?要如何才能駕馭?又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circle 兩週年講座

<circle>微誌的兩週年微講座,每場僅限40人,可一次報名四場或任選,名額有限,敬請把握!

講座場次:

7/09「社會設計」 – 改變街頭景象的環境設計 by 水越設計,創辦人 周育如

7/16「品牌設計」 – 品牌的創建與改造 by 資深品牌設計師 高聖豪

7/23「編輯設計」 – 如何創作一本刊物 by circle,總編輯 陳秋惠

7/30「數位媒體」 – 數位媒體的生存之道 by FLiPER,創辦人 蔡嘉祥


講座時間:週六下午 2:00 – 4:00

講座名額:每場40人

講座地點:不只是圖書館(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2F)

報名時間:2016/6/14 – 2016/7/8



詳細內容與講者介紹:


7/09  社會設計 — 大多數人總是抱怨台灣的街頭零亂醜陋,而不願意拾起袖子試圖改變。而水越設計卻默默在這片土地耕耘,試圖運用設計讓社會變得更友善、更美麗,而到底什麼是社會設計呢?而「設計」又可以如何改變社會呢?

■ 周育如,水越設計 / 都市酵母總管

1994創立「水越設計」,2006發展「都市酵母」長期計畫,讓設計與生活密切且和諧地共榮著。結合民眾參與都市議題,深耕教育,與企業政府一起朝向更好。經歷: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負責、鄰里公園翻轉計畫策畫人、都市聲音計畫、臺北都市色彩 Taipei City Color 計畫主持人暨行動推廣、臺北市政府設計思考課程主持策畫,好居城市未來觀策劃,大稻埕百年巡禮主持策劃、台科大講師、文化大學景觀設計系講師、臺北設計之都顧問、台北好居論壇主持策畫,都市酵母客廳 – 寶藏巖國際藝術駐村,都市酵母「陽台計畫」策畫、「黃色椅子計畫」,2007金蝶獎金獎、臺北夢想城市 Award,2005 iF Award, 美國 CES Award。


7/16  品牌設計 — 業界赫赫有名之神秘設計公司,不僅沒有網站,要聯絡他們也要圈內人才方便,儘管如此卻在設計圈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幫許多大品牌改頭換面過的資深設計師,將首度難得分享他多年的品牌設計經驗。

■ 高聖豪,赫赫有名之神秘設計公司(來了就知道)
美國紐約 Pratt Institute Communications Design 碩士,關於品牌識別與企業識別有多年經驗, 參與過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專案,例如美國金融監查機構FINRA、台灣信義房屋、台灣友達光電等,曾任職於元平設計公司。


7/23  編輯設計 — 台灣唯一一本平面設計專業雜誌,在設計被提倡的年代,不該只有表面的美好,更要有深厚的實力。創辦了這樣的獨立刊物,嘗試將平面設計專業深植台灣社會,除了設計以外,編輯又是怎樣的一門學問呢?

■ 陳秋惠,circle設計微誌、方法原創創辦人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平面設計系畢業,熱衷文字造型設計及文字編排應用與研究,涉足品牌識別、書籍雜誌編輯設計等領域。作品曾獲美國AIGA年度書籍設計獎、Pele Award 雜誌設計獎、American Design Awards 識別設計獎等獎項。目前除了方法原創之設計工作及〈circle〉的寫作編務以外,亦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7/30 數位媒體 — 藝文設計最大線上平台FliPer,是各個設計師與創作者伸展與曝光地方,以特殊經營模式存在於新媒體界,除了線上平台也延伸過紙本、展覽等等媒介,而一個好的跨媒體平台,該如何設計?又該怎麼在這個平台四起的環境下生存?

■ 蔡嘉祥, FLiPER 共同創辦人
本名嘉祥,字善彰,七年級生,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推廣,期盼讓台灣文化、設計及創作被大家所重視;比起探討著商,更希望傳達背後的文化、故事以及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辦單位:circle 設計微誌

協辦單位:不只是圖書館

媒體協力:FLiPERShopping Design


與我們聯絡:circle@way2creative.com 或是電話 02-2719.7059

circle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rclezine/

circle網站:http://circlez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