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活動皆有投保旅平險,報名時請務必手動填寫所有參加者的中文姓名、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月日,以便辦理保險。
*導覽活動皆會準備導覽機,因衛生考量,請參加者自備有線耳機(3.5mm音源接孔)。
▎老房子攝影沙龍一:內湖紀實攝影講堂
【課程介紹】
邀請榮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大師Frank Gehry建築攝影比賽」優勝攝影師 李易暹 擔任課程講師,將以內湖區一帶的文資建築為主軸,聚焦老建築的觀看與攝影,在視覺、聽覺與味覺多重享受的沉浸體驗中,發現更多攝影的可能性。
* 本活動將使用專業相機教學,請參加者自備設備,不建議使用手機拍攝。
- 上半堂課在臺灣典型日式 和洋折衷官舍「靜心苑」(松山療養所宿舍)內進行建築攝影主題課程 ,由李易暹攝影師指導建築攝影技巧。 場域內有 大量藝術裝飾元素,如床組的換氣孔採用花朵盛開形狀、入口門柱運用線性幾何的地紋彫り及圓柱的元素搭配、應接室天花及風呂隔柵採用棕梠造型等,值得細品。
- 中午於古蹟「靜心苑」內享用美味料理「吮指回味辣拌牛」或「悠遊濃郁咖哩雞」,讓視覺之美與舌尖相互碰撞,同時也會在此休息,療癒身、舒緩心。
- 下午則開始自由拍攝與技巧回顧,首先移師到百年老廟「劍潭古寺」,接著來到使用紅磚、洗石子、泥塑與彩色瓷磚裝飾的「郭氏古宅」聆聽導覽與拍攝,將上午所學帶入實際操作,使攝影技巧越發熟稔。
集合地點: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4號
路線:松山療養所宿舍→劍潭古寺→郭氏古宅
費用:$1000(含「靜心苑」所長秘傳養生午餐一份)
名額:15位
時間:9/16(六)10:30-16:30
10:20-10:30 松山療養所宿舍報到
10:30-12:00 攝影課程
12:00-13:30 午餐:靜心苑
13:30-14:00 前往劍潭寺
14:00-15:00 自由拍攝
15:00-15:30 前往郭氏古宅
15:30-16:30 郭氏古宅導覽&自由拍攝
*本路線因參觀古蹟建物,入內需著襪。
【午餐:靜心苑】
「日式懷舊,同時帶有台灣風土的獨特性格。」
松山療養所,經歷日治時期的30餘年中,前後有七位日人與十數位台人的所長,陸陸續續在這樣的環境下走過那段歷史,生活習慣隨著人事物、時光的更迭,層層疊加出不同風味。
靜心苑提供的餐食,與松療所所長宿舍的建築概念一般,融合日式料理與台式料理元素
步入靜心苑,切換至放鬆舒緩模式
給自己一段空白,享用以養生養氣、當季時令、健康美味。
...
【講師介紹】
講師:李易暹
李易暹(Ethan Lee)建築攝影師,擅長捕捉建築細節、紀實建築,從街拍至專精於建築攝影,拍攝手法獨樹一格、構圖獨到,至今拍攝過許多國內外建築影像,如:高雄衛武營、臺北兩廳院、捷運中山站線型公園等。
2018年曾於普立茲克建築大師Frank Gehry建築作品攝影比賽中獲得優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攝影沙龍二:文山風光攝影講堂
【課程介紹】
邀請《報導者》特約攝影記者、《中臺灣食通信》影像編輯 ,同時也是《均一教育平臺》、《One-Forty》、《教育部》、《文訊雜誌社》、《豐年雜誌》等機關的特約攝影師 張家瑋 擔任課程講師,將以文山區一帶的自然風光為攝影沙龍的主軸,在視覺、聽覺與味覺多重享受的沉浸體驗中,發現更多攝影的可能性。
* 本活動將使用專業相機教學,請參加者自備設備,不建議使用手機拍攝。
- 上半堂課於歷史聚落「寶藏巖」進行攝影課程教學,此聚落主要由六〇及七〇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臺灣特殊的聚落樣貌。如今透過「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搭起了聚落居民,以及駐村藝術家之間的媒合平臺,注入了寶藏巖新的生命力。
- 中午於寶藏巖內的「秋紅肚房」享用精緻私房料理「腱肚溏心拌飯」或「薑汁燒肉拌飯」,將每一個胃照顧好,迎接下午的導覽拍攝。
- 下半堂課即透過寶藏巖導覽、捕捉聚落內巷弄屋瓦與周遭的山景光影,最後後搭乘交通工具前往見證臺灣移民史的古蹟「景美集應廟」,開始自由拍攝與技巧回顧,使攝影技巧越發熟稔。
集合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請於藝術村入口服務處詢問山城排練場位置)
路線:寶藏巖山城排練場→景美集應廟
費用:$1000
名額:15人
時間:9/17(日)10:30-15:30
10:20-10:30寶藏巖山城排練場報到
10:30-12:00攝影課程
12:00-13:00午餐:秋紅肚房
13:00-14:00寶藏巖導覽&自由拍攝
14:00-14:15休息
14:15-14:30前往景美集應廟
14:30-15:20景美集應廟&自由拍攝
15:20-15:30影像徵件宣傳
*本路線因參觀古蹟建物,入內需著襪。
【午餐:秋紅肚房】
「秋紅肚房」是台南牛肉湯名店第二代,延續台南道地溫體牛肉小吃名店「健泰牛肉湯」,因應節氣將牛腱、牛肚融入料理中推出各種時令菜色。秋紅是阿母的名字,肚房唸起來像是廚房的台語,同時也像阿母照顧好每個胃,從肚子開始暖暖的。
...
【講師介紹】
講師:張家瑋
臺藝大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畢,現職自由接案攝影師。為《報導者》特約攝影記者、《中臺灣食通信》影像編輯 ,以及《均一教育平臺》、《One-Forty》、《教育部》等機關部門特約攝影。
攝影風格多元,擅⻑捕捉人物的動態畫面,影像敘事性強,過往攝影範疇包含新聞攝影、旅遊、傳統文化等不同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一:萬華氏族的修復之路
【導覽介紹】
路線:
學海書院→萬座曉劇場→萬華林宅
集合地點: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93號
費用:$300
時間:9/10(日)
第一場 09:30-12:00
09:10-09:30 集合
09:30-10:15 學海書院(高氏宗祠)
10:15-10:25 步行
10:25-11:10 萬座曉劇場
11:10-11:20 步行
11:20-12:00 萬華林宅
第二場 11:00-13:30
10:40-11:00 集合
11:00-11:45 學海書院(高氏宗祠)
11:45-11:55 步行
11:55-12:40 萬座曉劇場
12:40-12:50 步行
12:50-13:30 萬華林宅
第三場 13:30-16:00
13:10-13:30 集合
13:30-14:15 學海書院(高氏宗祠)
14:15-14:25 步行
14:25-15:10 萬座曉劇場
15:10-15:20 步行
15:20-16:00 萬華林宅
路線簡介:
淡水河右岸的萬華,承載了臺北第一街的繁榮印象。街坊林立的商行舊址、宗祠祖厝,道盡艋舺望族的興衰變遷。如今,這些古老建築歷經修復、整建,揉合歲月紋理與當代價值,展現出全新的面貌。本路線邀請您走訪學海書院、萬座曉劇場與萬華林宅,重回最輝煌的起點,一同見證世家大族的萬千風華。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萬華林宅(星巴克)享用貝果+美式咖啡。
*本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
【學海書院(高氏宗祠)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黃天浩建築師事務所 黃天浩建築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專長領域包括建築設計與古蹟修繕。現為黃天浩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曾經手多項古蹟修復工程,如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學海書院、鶯歌汪洋居等建築。
【萬座曉劇場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曉劇場製作人 葉育伶
葉育伶為曉劇場核心成員。駐地萬華糖廍文化園區營運「萬座曉劇場」於2006年成立。創作含括如《穢土天堂三部曲》、《焦土》、《燕子》、《她獲得約翰的吻並成為胡立德的女人——一個妓女的房間》等「社會議題」面向作品。曾參與上海國際當代戲劇節、曼谷國際劇場藝術節、日本東京藝術節、臺北藝術節、亞洲表演藝術節、東京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與韓國東亞人民劇場藝術節演出。
【萬華林宅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萬華林宅
萬華林宅建於1935年,是一棟四層樓的西式洋房,為日治時期艋舺的大戶林氏家族興建。2000年萬華林宅被定為國定古蹟,透過修復再利用計畫,於2013年完工。2016年星巴克咖啡進駐,並不定期舉辦藝文相關活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二:城南水岸的眷村記憶
【導覽介紹】
路線:
嘉禾新村→煥民新村
集合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永春街131巷1號停車場
費用:$300
時間:9/10(日)
第一場 09:00-11:00
08:40-09:00 集合
09:00-09:50 嘉禾新村
09:50-10:00 交通車
10:00-11:00 煥民新村
第二場 10:30-12:30
10:10-10:30 集合
10:30-11:20 嘉禾新村
11:20-11:30 交通車
11:30-12:30 煥民新村
第三場 14:00-16:00
13:40-14:00 集合
14:00-14:50 嘉禾新村
14:50-15:00 交通車
15:00-16:00 煥民新村
第四場 15:30-17:30
15:10-15:30 集合
15:30-16:20 嘉禾新村
16:20-16:30 交通車
16:30-17:30 煥民新村
路線簡介:
城南水岸與淺山地帶,保有豐富的眷村文化,從日治時期的和風建築,到戰後改制的聯勤眷村,橫跨世代的記憶相互交織,形成獨樹一幟的城市風格。本路線邀請您沿著城南水岸、蟾蜍山徑而行,探究古老眷村活化為藝文基地的進程,體會不同時代背景的常民文化。
⟡手作體驗:導覽結束後將於蟾蜍山大客廳體驗木料手工香包製作。
...
【嘉禾新村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吳建福
吳建福為忠煌營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長期致力於傳統建築工程,如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保存修復再利用工程過去曾修復西門紅樓、錦町日式宿舍群,現為歷史建築嘉禾新村之建築修復負責廠商。
【煥民新村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臺北市文化基金會 謝玉鳳、陳秀芬講師
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以推動臺北的城市藝文發展為使命。本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託,經營管理藝文館所包括:松山文創園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國際藝術村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等,注重文化活動的公共性與市民的可及性,並多次推動開創性的城市藝術文化活動,是臺北市藝術文化發展的生命共同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三:文人寓所的修復進行式
【導覽介紹】
路線:
戴炎輝寓所→前南菜園日式宿舍→東美院
集合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二段1巷2號
費用:$250
時間:9/16(六)
第一場 09:00-11:00
08:40-09:00 集合
09:00-09:40 戴炎輝寓所
09:40-09:45 步行
09:45-10:15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10:15-11:00 東美院
第二場 10:30-12:30
10:10-10:30 集合
10:30-11:10 戴炎輝寓所
11:10-11:15 步行
11:15-11:45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11:45-12:30 東美院
第三場 14:00-16:00
13:40-14:00 集合
14:00-14:40 戴炎輝寓所
14:40-14:45 步行
14:45-15:15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15:15-16:00 東美院
第四場 15:30-17:30
15:10-15:30 集合
15:30-16:10 戴炎輝寓所
16:10-16:15 步行
16:15-16:45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16:45-17:30 東美院
路線簡介:
城南巷弄間,擁有典雅的日式建築與人文底蘊,舊時的文教宿舍、學術寓所,如今透過修復與活化,搖身成為兼具歷史價值與創新巧思的多元空間。本路線邀請您漫遊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戴炎輝寓所與東美院,感受日式禪意與文房哲學,領略城南人文薈萃的美學氛圍。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東美院享用特製茶點。
*本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本路線因參觀古蹟建物,入內需著襪。
...
【戴炎輝寓所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鍾永男
戴炎輝寓所於2017年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建造時間可回溯至日治時期,宅第建築型式為和洋折衷式樣,除傳統日式木造構架外,裝飾細節增加新古典主義及現代主義等風格,精美多層線板及柱頭設計在房子入口處尤其明顯,增添整體建築華麗藝術性。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要從事古蹟歷史建築修護再利用之規劃設計監造及調查研究工作,曾執行「基隆中學校官舍」、「原臺灣省糧食局苗栗倉庫」、「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等文化資產修復案。
【東美院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至美國際導覽講師 蔡芯圩
至美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力麒建設之子公司,致力於古蹟老宅的活化與修復,過去曾修復前日本海軍俱樂部「大院子」,建築結合飲食體驗,將老房子的歷史風華展現給所有人,拉近民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四:南港倉庫的前世今生
【導覽介紹】
路線:
南港臺電倉庫→南港瓶蓋工廠
集合地點:
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七段35號對面(目前整修中尚無門牌)
費用:$300
時間:9/23(六)
第一場 09:00-11:00
08:40-09:00 集合
09:00-09:55 南港臺電倉庫
09:55-10:10 交通車
10:10-11:00 南港瓶蓋工廠
第二場 10:30-12:30
10:10-10:30 集合
10:30-11:25 南港臺電倉庫
11:25-11:40 交通車
11:40-12:30 南港瓶蓋工廠
第三場 14:00-16:00
13:40-14:00 集合
14:00-14:55 南港臺電倉庫
14:55-15:10 交通車
15:10-16:00 南港瓶蓋工廠
第四場 15:30-17:30
15:10-15:30 集合
15:30-16:25 南港臺電倉庫
16:25-16:40 交通車
16:40-17:30 南港瓶蓋工廠
路線簡介:
曾經是工業重鎮的南港,隨著時光推移,逐漸從河港黑鄉蛻變為新興科技城。而隱藏在智慧城市一隅的百年建築,也在整頓修復後,展現老房子再生的嶄新活力。本路線邀請您探訪臺電倉庫與南港瓶蓋工廠,細觀傳統倉庫與和洋宿舍的建築工法,深入體會結合歷史場域與創新空間的老屋魅力。
⟡手作體驗:導覽結束後將於南港瓶蓋工廠體驗檜木純露製作。
*本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
【南港臺電倉庫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呂俊儀經理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長期從事古蹟修復、歷史建築及聚落空間之研究,建築師現任大學建築系教授,並實質執行古蹟及歷史街區、聚落維護。過去曾規劃及修復深坑老街、三峽老街、湖口老街及艋舺剝皮寮老街、國定古蹟「臺北賓館」、市定古蹟「原林百貨」、「臺北公會堂(中山堂)」、當代藝術館、澎湖縣長公館等。
【南港瓶蓋工廠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余家葳 經理
集思於2020年重新打開瓶蓋,以累積超過30年會展產業之實力和國際眼界,為園區形塑豐富層次的交流面貌,使之成為「自造精神導向」的新創產業基地。
不論是自造者(Maker) 和共同工作者(Co-worker),都將在集思對於會展、行銷與教育等切面的營運規劃下,彼此交流,共同協力擴張台北新創價值的境界。一如品牌精神,台北製造,建造台北(Make Taipe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五:米香滿盈的稻埕漫遊
【導覽介紹】
路線: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大稻埕十連棟→稻舍
集合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96號
費用:$250
時間:9/24(日)
第一場 09:00-11:00
08:40-09:00 集合
09:00-09:50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
09:50-10:10 大稻埕十連棟
10:10-11:00 稻舍
第二場 10:00-12:00
09:40-10:00 集合
10:00-10:50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
10:50-11:10 大稻埕十連棟
11:10-12:00 稻舍
第三場 15:00-17:00
14:40-15:00 集合
15:00-15:50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
15:50-16:10 大稻埕十連棟
16:10-17:00 稻舍
路線簡介:
稻米,傳承了大稻埕的文化精隨。「大稻埕」一詞源自於稻米收成時的曬穀場,早年不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商業熱絡的米市批發地。本路線邀請您前往葉晋發商號、大稻埕十連棟與稻舍,傾聽百年米舖的轉型故事,在體會時光流轉之際,見證米食文化的再生復興。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稻舍外帶特色餐點。
...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葉晋發商號
葉晋發商號的前身是晋發號,這裡的空氣融合了米香、音樂及閩式建築氛圍,老故事就在你的身旁流動。透過古老窗框玻璃帶你回到1923—大稻埕最風光燦爛的一章!
【大稻埕十連棟、稻舍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葉守倫
畢業於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因家族五代世居大稻埕,而埋下對大稻埕深厚的情感。因緣際會下回到迪化街創辦了「稻舍」餐廳,透過挖掘大稻埕中的點點滴滴,將這塊社區的美好,讓更多人知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六: 都市綠廊的老屋森友會
【導覽介紹】
路線:
清真寺→和合青田→大院子
集合地點: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62號
費用:$250
時間:9/24(日)
第一場 09:30-12:00
09:10-09:30 集合
09:30-10:15 清真寺
10:15-10:25 步行
10:25-11:05 和合青田
11:05-11:15 步行
11:15-12:00 大院子
第二場 11:00-13:30
10:40-11:00 集合
11:00-11:45 清真寺
11:45-11:55 步行
11:55-12:35 和合青田
12:35-12:45 步行
12:45-13:30 大院子
第三場 13:30-16:00
13:10-13:30 集合
13:30-14:15 清真寺
14:15-14:25 步行
14:25-15:05 和合青田
15:05-15:15 步行
15:15-16:00 大院子
路線簡介:
臺北市西南地帶的大安,不僅擁有大型森林公園,在蜿蜒巷弄中,亦可發現集綠意、古意於一身的歷史建築。本路線邀請您行一場森呼吸之旅,探訪臺北清真寺、大院子餐廳與和合青田,感受都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老屋在綠意畫布映照下焕發的盎然生機。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大院子享用特色茶點。
*本路線因參觀古蹟建物,入內需著襪。
...
【清真寺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王夢龍 總幹事
臺北大清真寺面積2,747平方公尺,落成於1960年4月13日,由臺灣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籌募興建,建築設計者為知名建築師楊卓成先生,他也是圓山飯店的設計師。其主體結構採鋼筋混凝土永久式樑柱,外牆加強磚並敷以水泥細石、表面處理及馬賽克圖案裝飾。圓形石柱以斬石加工,主要門窗採大型落地式設計。另外一大特點是大殿之內的圓頂離地有15公尺高,跨距15公尺,中間卻無樑柱支撐。
【和合青田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張芳庭 館長
座落於青田街八巷十號,曾為日治時期教授宿舍,2006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致力於推動奉茶文化的「百福藏倉」,於民國103年參與台北市文化局第二波「老房子文化運動」,向台電承租十年,過程依「新生、再生、共生」的理念進行二年多的修復工程,最終於民國106年7月成為一處清幽的茶室—「和合青田」。
品牌形象以「和合青田」為名,是以世界茶源的「雲南秘境千年古樹茶」為核心所打造的一處「茶生活文化探索園地」。從落實日常生活中的「烹出健康、燜出方便、行出美感、奉出文化」為出發,更打造「融古貫今、老少皆宜」的體驗活動,進而融合不同領域元素,致力豐富當代茶事面貌,讓這裡成為「天下愛茶人一生必來一次的地方」。
【大院子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至美國際導覽講師 蔡芯圩
至美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力麒建設之子公司,致力於古蹟老宅的活化與修復,過去曾修復前日本海軍俱樂部「大院子」,建築結合飲食體驗,將老房子的歷史風華展現給所有人,拉近民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七:西門市町的百年風華
【導覽介紹】
路線:
助順將軍廟→西門紅樓→西本願寺輪番所
集合地點: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3號
費用:$250
時間:10/14(六)
第一場 10:00-12:30
09:40-10:00 集合
10:00-10:50 助順將軍廟
10:50-10:00 步行
11:00-11:40 紅樓
11:40-11:45 步行
11:45-12:30 西本願寺輪番所
第二場 11:30-14:00
11:10-11:30 集合
11:30-12:20 助順將軍廟
12:20-12:30 步行
12:30-13:10 紅樓
13:10-13:15 步行
13:15-14:00 西本願寺輪番所
第三場 14:00-16:30
13:40-14:00 集合
14:00-14:50 助順將軍廟
14:50-15:00 步行
15:00-15:40 紅樓
15:40-15:45 步行
15:45-16:30 西本願寺輪番所
路線簡介:
連結艋舺商圈的西門,是歷史與時尚共存的繁華市町,傳承了自清領年間、日治時期乃至現代生活的百年文化,如今亦為臺北國際化、年輕潮流匯聚的城區。本路線邀請您走訪助順將軍廟、西門紅樓與西本願寺輪番所,參與一場集傳統與創新於一身的文化饗宴。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於西本願寺輪番所享用特色茶點。
*本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本路線因參觀古蹟建物,入內需著襪。
...
【助順將軍廟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許育鳴 建築師
師承李重耀建築師,執業至今二十餘年。長年薰習傳統建築與宗教寺院建築,致力於傳統建築史論與古蹟修復保存研究領域,並多次擔任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主持人。近年以其長年積累之文化底蘊,解譯古建築經典《營造法式》,並將唐宋建築的規制與設計,巧妙應用在新建仿唐式風格的寺院建築上,用心成就理論基礎。
【西門紅樓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高傳棋(10:00-12:30、11:30-14:00場次)
資深文史工作者,家族世居南萬華加蚋仔三百多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在現今資訊時代,仍以徒步的方式探訪各鄉鎮,細細品味所到之處的那些老港口、老廟、老街、老學校、老社區、老建築與在地庶民生活故事。
導覽者:臺北市文化基金會 西門紅樓教育推廣組(14:00-16:30場次)
西門紅樓於1908年落成,是日本人交易買賣物品的市場,當時稱作「新起街市場」,八角堂一樓的販售精品、化妝品、生活休閒娛樂雜貨,二樓則販售臺日土產、糕點、咖啡專賣店,為當時貨物最齊全、新穎的潮流聖地。
2007年,西門紅樓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致力於打造為西區指標性景點,同時開辦西門創意市集,配合臺灣節慶規劃主題市集,貼近民眾生活;打造西區文創空間—16工房,提供臺灣文創設計品牌實體進駐,使紅樓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工作者的發展場域。
【西本願寺輪番所 導覽者介紹】
西本願寺園區導覽者:臺北市立文獻館
本館前身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成立於民國41年6月,最早時期任務乃職司臺北市市志之編纂,105年2月2日舉行揭牌典禮,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立文獻館。
輪番所導覽者:八拾捌茶負責人兼烘茶師 周潔鈴
遍尋臺灣各地茶園,嚴選高品質毛茶,再經由烘茶師進一步萃練茶的香氣與口感。秉持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誠摯獻上原生於臺灣的禮讚。衷心希望,無論從未接觸茶的朋友,或品茗已久的茶人,都能在八拾捌茶找到屬於自己的茶滋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八:府城北門的工商變遷
【導覽介紹】
路線:
臺北工場→撫臺街洋樓→臺北記憶倉庫
集合地點:
北門捷運站2號出口
費用:$250
時間:10/14(六)
第一場 09:30-12:00
09:10-09:30 集合
09:30-10:20 臺北工場
10:20-10:30 步行
10:30-11:05 撫臺街洋樓
11:05-11:15 步行
11:15-12:00 臺北記憶倉庫
第二場 11:00-13:30
10:40-11:00 集合
11:00-11:50 臺北工場
11:50-12:00 步行
12:00-12:35 撫臺街洋樓
12:35-12:45 步行
12:45-13:30 臺北記憶倉庫
第三場 13:30-16:00
13:10-13:30 集合
13:30-14:20 臺北工場
14:20-14:30 步行
14:30-15:05 撫臺街洋樓
15:05-15:15 步行
15:15-16:00 臺北記憶倉庫
路線簡介:
臺北府城的北門一帶,是臺北古蹟與歷史建築的聚集之地,城區的鐵道維修工場、店鋪商號舊址,不僅見證了時代變遷,也呈現臺北城多元的生活樣態。本路線邀請您走入城中廊帶,拜訪臺北工場、撫臺街洋樓與臺北記憶倉庫,遙想舊時歲月的工商繁榮,揭開老城區豐厚的歷史面貌。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三井記憶倉庫享用特色餐點。
*本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
【臺北工場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呂俊儀經理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長期從事古蹟修復、歷史建築及聚落空間之研究,建築師現任大學建築系教授,並實質執行古蹟及歷史街區、聚落維護。過去曾規劃及修復深坑老街、三峽老街、湖口老街及艋舺剝皮寮老街、國定古蹟「臺北賓館」、市定古蹟「原林百貨」、「臺北公會堂(中山堂)」、當代藝術館、澎湖縣長公館等。
【撫臺街洋樓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臺灣歷史經理學會
以非營利社會團體 (NPO) 的角色,長年透過多邊國際交流,促進歷史資源以及空間環境之永續經營。提升、豐富國人文化生活之內涵,藉此強化地方魅力與經濟活力外,學會更積極開拓臺灣與國際 NPO、NGO 接軌的平臺與網路,以推廣國際間的參與、資訊交流及互助支援。
【臺北記憶倉庫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臺北記憶倉庫
「臺北記憶倉庫」為一座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造建築。其空間作落在北門、臺北車站旁,且鄰近淡水河、大稻埕碼頭,反映當時臺北興盛的貿易發展,見證商貿運輸從水路轉向陸運的歷程。本館以山林資源與物產貿易為主題,以流域與城市發展脈絡為故事,透過上中下游的空間演變述說土地上的人們如何使用、創造資源的歷程,同時創造多元觀點對話平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九:溫泉之鄉的文藝復興
【導覽介紹】
路線: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心新村→北投梅庭
集合地點:
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350巷
費用:$300
時間:10/15(日)
第一場 09:00-12:00
08:40-09:00 集合
09:00-09:55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
09:55-10:10 交通車
10:10-11:00 中心新村
11:00-11:05 步行
11:05-12:00 北投梅庭
第二場 13:00-16:00
12:40-13:00 集合
13:00-13:55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
13:55-14:10 交通車
14:10-15:00 中心新村
15:00-15:05 步行
15:05-16:00 北投梅庭
第三場 14:30-17:30
14:10-14:30 集合
14:30-15:25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
15:25-15:40 交通車
15:40-16:30 中心新村
16:30-16:35 步行
16:35-17:30 北投梅庭
路線簡介:
北投溫泉的興起,始於日治時期,彼時街上湯屋、旅館林立,成為地區一大特色,許多歷史場域皆與湯泉文化密不可分,如今亦逐漸轉型為藝文復興的場域。本路線邀請您走訪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心新村與北投梅庭,爬梳北投街區的百年風華,感受浸潤於溫泉氤氳中的人文藝術氣息。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北投梅庭享用冰茶+小點心。
*本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本路線因參觀古蹟建物,入內需著襪。
...
【北投製片廠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呂俊儀經理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長期從事古蹟修復、歷史建築及聚落空間之研究,建築師現任大學建築系教授,並實質執行古蹟及歷史街區、聚落維護。過去曾規劃及修復深坑老街、三峽老街、湖口老街及艋舺剝皮寮老街、國定古蹟「臺北賓館」、市定古蹟「原林百貨」、「臺北公會堂(中山堂)」、當代藝術館、澎湖縣長公館等。
【北投梅庭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許玲鈴(11:10-12:00場次)
在教育界服務超過30年,並參與志工服務至今,現為北投梅庭導覽員。涉略於在地文史、生態環保、人道醫療等等,將自身長年累積之文化底蘊,運用在全職志工服務上,與到訪北投及梅庭的遊客講述這塊溫泉鄉村的故事。
導覽者:李彩彤(15:10-16:00、16:40-17:30場次)
現為北投梅庭導覽員,致力於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學習,透過喜愛在地鄉土與欣賞美的事物,將這些與到訪遊客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中心新村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臺北市文化基金會
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以推動臺北的城市藝文發展為使命。本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託,經營管理藝文館所包括:松山文創園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國際藝術村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等,注重文化活動的公共性與市民的可及性,並多次推動開創性的城市藝術文化活動,是臺北市藝術文化發展的生命共同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房子走讀導覽 ▎路線十:藝樓花間的風月百態
【導覽介紹】
路線:
青雲閣→文萌樓→北警署(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集合地點:
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5巷6弄20號
費用:$300
時間:10/21(六)
第一場 09:00-12:00
08:40-09:00 集合
09:00-09:50 青雲閣
09:50-10:05 交通車
10:05-10:50 文萌樓
10:50-10:55 步行
10:55-11:45 北警署
第二場 13:00-16:00
12:40-13:00 集合
13:00-13:50 青雲閣
13:50-14:05 交通車
14:05-14:50 文萌樓
14:50-14:55 步行
14:55-15:45 北警署
第三場 14:30-17:30
14:10-14:30 集合
14:30-15:20 青雲閣
15:20-15:35 交通車
15:35-16:20 文萌樓
16:20-16:25 步行
16:25-17:15 北警署
路線簡介:
臺北的公娼制度,始於日治時期,止於西元1997年。隨著公娼制度廢止,如今的臺北街區仍保留了舊時的風月場所,見證性產業的歲月痕跡。本路線邀請您走訪青雲閣、文萌樓與北警署,爬梳艋舺遊廓與公娼館所的前世今生,探尋娼警關係的歷史樣態,一窺性產業的發展軌跡。
⟡休憩小點:導覽結束後將會在北警署內八斤所咖啡聽享用水果氣泡飲。
...
【青雲閣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黃絡秦主理人
青雲閣位處區域昔日稱為凹斗仔,是日治時期「艋舺遊廓」之所在,推測應為當時藝樓之一,是見證都市庶民生活及地方發展歷史的重要建物。青雲閣立面裝飾有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尤其有貝殼、洋蔥形式窗緣為其他地方少見之作法,外觀氣派優美,設計修復設計規劃的胡宗雄建築師團隊,以舊照片、遺留構件、細細考證重現於青雲閣。
【文萌樓 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高旭寬
昭和16年(1941年)文萌樓始為公娼館所在,隸屬於江山樓公娼區,光復後國民政府制定各種公共衛生和安全的管理辦法,文萌樓見證了台北河港城市的性產業歷史。1997年,因藍綠府會惡鬥,台北市政府倉促宣布廢娼,上百名公娼以文萌樓作為抗爭基地,經過一年七個月的激烈抗爭才爭取到緩衝兩年。2001年台北市性產業全面地下化之後,文萌樓繼續作為妓權運動和社會教育的空間,並於2006年被台北市文化局指定為市定古蹟。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導覽者介紹】
導覽者: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民國95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85週年之際,臺北市政府以歷史反諷的方式,選擇日治時期監督文化協會活動的臺北北警察署為館址,設立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宣示追憶文化先覺者為提昇臺灣文化,掌握臺灣文化主體性的大無畏情操,重現自覺年代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絕代風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意事項】
* 本活動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的權利。
* 本活動有部分路線為「文化資產修復路線」,導覽景點中有部分文化資產正在修復當中,報名此路線可參觀文化資場修復過程。因修復現場有較多施工機具、建材等,且會有鷹架遮蔽,請民眾評估自身狀況,再行報名。
* 因活動需提前向合作單位安排餐食,故無法退費,需請民眾斟酌自身行程安排。
* 活動當日請於活動前5-10分鐘至報到地點集合,不另行通知。
* 請穿著輕便衣物及準備防曬用品或雨具,自備飲水。
* 本活動皆有投保公共意外險,報名時請務必填寫所有參加者的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月日,以便辦理保險。
* 本活動進行錄音、錄影及攝影,所生之聲音、影像、照片,供作為簡介、教學、活動課程行銷宣傳等目的之使用,並於該使用範圍內,民眾不得對本處主張任何權利。
* 活動可能會因颱風、豪雨特報等臨時狀況延期或取消。
* 若有相關問題,歡迎洽詢活動小組:boctw@bankofculture.com